我市烟叶产业提质增收促振兴
烟叶产业是我市农业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近年来,我市始终以“烟农增收”“工业满意”为核心导向,政企农协同发力,推动烟叶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24年,全市烟农总收入9.5亿元,实现税收1.9亿元,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亩均收入5000元。
强基固本稳规模,产业地位持续巩固。我市出台系列激励政策,激活政府、企业、烟农三方合力,稳固了全省第一产烟大市地位。今年,全市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计划收购50.3万担,较去年增加2万担,覆盖35个乡镇、295个行政村、8767户烟农,产业辐射范围持续扩大;14个万担乡镇、80个千亩种烟村产能占比分别达86%、70%,“集群化发展、规模化支撑”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凸显,烟叶产业贡献稳中有升。
提质增效谋突破,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各产区坚持“质量为王、效益优先”理念,主动对接市场需求,锚定定制化生产主线,邀请工业企业深度参与生产全流程,实现烟叶生产与工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深度融合。针对河南中烟系列高端卷烟需求,打造“双高”上部烟开发升级版;聚焦工业企业对高可用性上部烟叶的需求,力争开发规模突破3000担,持续提升三门峡烟区核心竞争力。
科技赋能减负担,机械化水平大幅跃升。今年,烟草部门投入2762万元购置设施装备,补齐设备短板;引入数智应用系统,智慧育苗系统覆盖比例达60%,智能水肥管理系统辐射面积超5000亩,烘烤物联网设备实现100%全覆盖,管理质效显著提升。加快烟草农机研发、改进、引进与推广,基本实现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全覆盖。目前,全市烟叶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率已超85%,位居全省前列,推动烟叶生产从“靠人力”向“靠科技”转变,为“轻松种烟、高效种烟”筑牢基础。
惠民利民强保障,助农增收成效显著。今年我市烟叶生产遭遇寒潮、极端大风和春旱等困难,各级党委、政府靠前指挥,气象、水利、烟草等部门协同作战,广大烟农主动自救,形成强大抗灾合力。33个防雹增雨作业点高效响应,有效降低灾害损失。烟草部门向全市烟农发放生产补贴资金1.43亿元,亩均补贴715元,有效降低烟农生产成本;投入540万元为全市烟田购买全年保险,为烟农基本收益筑起“防护墙”。升级“金叶惠农”信息化平台,将专业化服务项目拓展至11项;14个烟叶合作社实现烟农入社率100%、专业化服务覆盖率80%以上,切实降低了烟农用工成本与劳动强度,让烟农共享产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