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举措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关系着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退役军人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政策落实、创新方法载体、提升帮扶质效,积极搭建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创新激励三个平台,在全省率先探索组建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产业联盟,为返乡在乡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拓宽渠道。
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强化全周期服务。为有入伍意向的大学生、即将返乡的士兵以及入伍新兵进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及专升本政策宣讲,建立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承训机构目录,规范培训流程,通过“理论+实操”形式,开展叉车司机、电子商务等专场培训,并为培训合格、取得相关证书的人员推荐就业。同时,及时更新完善就业实名制台账,为退役军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解答、岗位推荐等服务。
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跨区域合作。我市组织国家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和工作人员组成宣讲团,远赴四川等地,为三门峡籍士兵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进军营活动。联系省内外多个地区和企业,组织开展春季退役军人专场招聘系列活动,提供京东物流、郑州上汽、北京法警、中航锂电、新疆华钛、中天科技海缆等24家企业1800余个岗位。加强线上线下就业岗位常态长效供给,今年以来,全市举办退役军人招聘活动17场,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
搭建创新激励平台,组建乡村振兴产业联盟。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已成立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产业联盟,聚合成员97人,其中“兵支书”55名、“兵委员”22名、军创企业家20名,涉及粮食生产、果业和蔬菜、中药材、花椒种植及零售服务等行业,带动退役军人及家属就业10533人。引入高端有机产品技术服务项目落户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目前已覆盖大王镇、阳店镇9个村,试用面积200余亩,涉及樱桃、大枣、羊角蜜、西葫芦等多种农副产品;陕州区试用面积约300亩,涉及小麦、玉露香梨、红薯等农副产品。举办金融系统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创新签约暨创业贷产品发布会,发布退役军人专属信贷产品,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截至今年7月底,共发放贷款585万元。